版面选择

论坛:全民身心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

2019-04-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不仅指物质的丰富,更有全民健康的内涵。那么,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衡量全民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除了身体健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那就是心理健康以及道德精神的健康。

应该看到,我国的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10%左右,只有6.48%的公众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同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乐观,国家卫计委曾公布了一项对30个城市、50家全国500强企业中青年员工的健康调查结果,78.9%的员工有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从国家层面讲,党和政府对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制度层面讲,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一张维护全民身心健康的安全网不断完善。从个体层面讲,健康是福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健康被当成家庭生活的价值取向。

然而,全面促进全民身心健康依然任重道远: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健康水平参差不齐,青少年身体素质堪忧,部分疾病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国民健康教育和未病先防意识较为薄弱,重意识轻行动、重身体轻心理,对健康概念理解肤浅片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同频共振”?应尽快制定出台《全民健康指导纲要》,使之成为促进全民身心健康的行动指南;全面深化医改,使之成为维护全民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全民身心健康有环境保障;科学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成为推动全民身心健康的自觉意识;积极开展全民健康运动,使之成为增强全民身心健康的坚强基础。

(邓绍平)

(摘编自4月22日《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