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选择

对话健康界睡眠日,你睡得好吗?

2019-04-11

小美睡不着觉已经近1个月了,最开始没特别在意,就是躺下睡不着。后来尝试数羊,还是睡不着,还经常胡思乱想:想起女儿刚上幼儿园,总也不适应;想起丈夫每天开车上下班交通拥堵也不知是否安全;想起妈妈……越想越睡不着,有时候彻夜不眠,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丈夫翻个身也会惊醒自己,白天没精打采。实在熬不住了,才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查与睡眠监测,诊断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失眠症,建议服用药物,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渐渐地,小美的睡眠得到改善,再也不用盯着夜空,焦躁地等待清晨了。

一项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内地成年人中失眠患病率高达57%,工作人群中有6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亲,你睡得好吗?

失眠者通常自己对自己睡眠的时间长短和质量不满意,并造成主观的痛苦和焦虑,影响日常生活的一种疾病状态?常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上床30分钟不能睡着)、睡眠维持障碍(半夜易惊醒或者很早醒来不能再睡)、睡眠感缺失(睡过之后不解乏)

失眠的常见误区:

◆ 一定要睡够7-8小时,否则健康会受到影响;

◆ 睡前剧烈活动可以让人疲劳改善睡眠;

◆ 睡不着早些上床等待睡眠;

◆ 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来等待睡意;

◆ 晚上没睡好,早晨赖床补瞌睡或者抓住白天一切机会小睡;

◆ 即使有很严重的睡眠问题也不愿就医或用药,害怕产生药物依赖;

◆ 把白天一切身体不适都归咎于失眠。

遇到压力、应激事件,不良睡眠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值夜班),对睡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比如总觉得没睡够8小时就很着急)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躯体不适,精神疾病,遗传因素(原发性失眠具有遗传倾向)等都会导致失眠。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慢性失眠患者可能伴随慢性生理和心理性疾病,且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反之,失眠作为某些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比非慢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的症状更严重、更持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身体机能造成显著损害。

1、抑郁症:慢性失眠可引发抑郁,而高达60%的抑郁患者以失眠为首先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在抑郁治疗成功后仍持续失眠,从而诱发焦虑、情绪不稳等。

2、功能性胃肠疾病:调查显示,15%的人曾因胃部疼痛觉醒;15%的人患有肠易激综合征;10%的人消化不良;13%的人频繁出现胃食管返流;而这类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是其他人的两倍。

3、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反过来,睡眠缺乏又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以至于血压控制不理想。

4、冠心病:很多研究表明睡眠紊乱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5、糖尿病:基于横向和纵向的研究表明,睡眠呼吸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6、关节炎:各种类型关节炎患者的慢性失眠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失眠问题越严重,预示着关节受累更多、膝关节疼痛更严重、心血管疾病更多以及自我健康感受更差。

病因治疗

通过治疗基础疾病来改善睡眠,同时通过改善睡眠问题,也能对基础疾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特别对于那些有睡眠问题的人群:

(1)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

(2)睡前不饮酒;

(3)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4)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5)睡前至少1h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

(6)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

(7)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认知行为指导

目的是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睡眠需要,因为每个人对睡眠需要量是不一样的。同时需要纠正患者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也就是接受自己有失眠这一事实,允许自己睡得不尽满意而不过度关注和纠结,以减少他们对失眠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感。同时可应用一些行为方法(如放松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让患者拥有一个良性的睡眠状态,减少药物的使用和依赖。这些专业行为治疗需在睡眠医师或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无效,则要选择药物治疗。

“理想的”安眠药应具有以下特点:起效快、疗效好、耐受性好、不引起依赖、停药不产生撤药症状(突然停药带来的反跳和症状加重)等。

专家介绍:黄雨兰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 擅长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各种心理障碍、儿童的多动症、抽动症、厌学及进食障碍等的诊治有较多经验。现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及成都市医学会精神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学组委员、成都市心理学会会员及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理事等。

门诊时间:(心身医学)周二上午,周三全天;(心理咨询)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