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中心党支部别开生面的组织生活——“巴林特小组”促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新路径

2012-07-10 00:00心身医学中心

    7月3日,我院心身医学中心党支部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组织生活——“巴林特小组”,这标志着我院“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的正式展开。
    巴林特小组是匈牙利的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巴林特移民到英国后,1950年创立的一个专门针对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的培训和研讨小组,它是通过促进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增进医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缓解医务人员医疗过程中的职业压力,减少职业耗竭,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迈克尔·巴林特于1968年担任英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他认为医生自己就是一剂药物,即“医生药物”效应,这种效应既可能是正性的,也可能是负性的,如何让这剂药充分发挥其正性作用是需要培训的。“巴林特小组”已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运行,4年前由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身科联合的欧盟亚洲资助项目(Asia-Link)将“巴林特小组”传到了中国,目前“巴林特小组”已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医院开展,并受到医生的普遍欢迎。
    “巴林特小组”最初是为家庭医生而设,后来扩大到所有医务人员以及心理治疗师、医学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等,其形式是定期碰头,一次持续约一个半小时,由报告人陈述给他带来困扰的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其他组员多角度、多方位的再次呈现并与陈述者共情,让陈述者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再次去体验和感受事件中不同角色的内心活动。通过巴林特小组可以提高医生感同身受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医生意识到他们以前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特定的盲区,达到重建医患关系、提高自我觉察和自我认识的能力,避免职业倦怠和职业耗竭的产生,并使医生的人格得到发展。
    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介绍,“巴林特小组”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我院心身医学中心已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各种专业培训、实践和交流。因此,现在正式推广和开展巴“林特小组”,热烈欢迎所有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