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细”为上 为了伤员生命质量

2013-05-13 00:00

    来源:四川日报 5月12日
    有汶川特大地震中积累的医疗救治经验,芦山地震伤员救治有保障
    “李军听到喊声能睁眼了!”5月7日,省医院ICU病房里传出欣喜消息。震后17天,李军这个宝兴县伤情最重的地震伤员,不仅生命体征平稳,还首次对外界声音有了反应。
    截至5月8日,芦山地震伤员中,只剩934人仍住院,其中重伤13人、危重伤38人。从地震伤员的转运到救治,作为芦山地震危重伤员定点救治医院的省医院、川大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3家医院均实现了零死亡。
    芦山地震发生后,全省医疗队伍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及时为灾区输送一批具备高强度作战能力的医学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急救,科学地转移,再到专家救治,汶川特大地震后所积累的及时、有效、科学原则,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医疗救治中成了重要指针。
    本报记者 庞莹

    迅速救治护佑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
    4月20日当天,大批医疗队迅速奔赴灾区。震后2小时,设在省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已完成人员、物资的集结,出发奔赴震中芦山。其中包括15辆救援车辆、50余名医护人员。
    当晚8点,救援队就在芦山县人民医院搭建出一座功能齐备的“移动医院”。医院包括“手术车”、“水电一体车”、“医技保障车”、“物资保障车”等部分,相当于一家二级医院的救治能力。
    两天后,“移动医院”成功完成第一例手术。一名72岁的老人右手拇指严重压砸伤,由于老人血压高,医生采取了指神经根阻滞麻醉和吸入式麻醉进行手术。放在以往,在野外条件下,实现这样的复合式麻醉方式根本不可能。“过去,应急医疗队到灾区现场增援急救,还必须借助当地的医疗机构。各种配置不齐全,就会严重制约医疗救援的开展。”救援队队长、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卫建介绍,救援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筹备组建,刚成立一年,就在这场大考中成功应对。
    依据汶川特大地震时的经验,要降低震后危重伤员的死亡率、致残率,关键是在72小时内实施强化、集中、有效的治疗。“让合适的病人到合适的医院去抢救。”
    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地区医院主要收治轻伤患者,成都的定点救治医院则负责收治危重、重病伤患。省医院提前启用了原定7月开放的ICU病房,准备时间只用了5个小时;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为每一名危重伤员都配备了“一对一”的专家组、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帮助恢复医疗秩序
    震后第8天,芦山县人民医院的门诊、急诊室就开门接诊了。随后,县医院的内外科、儿科妇产科,也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的指导帮助下,陆续恢复,当地群众就医开始走向正常。 震后一周,各种应急医疗救援基本稳定,此时,灾区的医疗卫生秩序恢复工作迫在眉睫。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受到重创,而救援队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在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基本瘫痪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医疗秩序恢复正常。救援队成员同时开始深入到当地县乡医院和村级卫生室,提供设备和技术帮助。“这也是汶川特大地震后我们积累的经验。震后帮助当地医疗秩序的恢复,是在救人之外重要的功能,只有这样灾后的医疗救治才能走向正轨,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运转。”胡卫建表示。
    到5月9日,灾区的医疗秩序已逐渐恢复,21个受灾县政府办县乡医疗机构已有376家(占82.64%)恢复原址开展诊疗业务,48家在原址和帐篷等临时医疗点共同开展业务。
    回放
    有序应对医院建应急救援体系
    4月20日8时02分,25岁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曾应平正准备去查房,突然楼房剧烈摇晃起来。“地震了,快跑!”他站在楼道里大喊着,并迅速疏导病人和家属向楼外撤离。
    171名住院病人,全部安全转移出住院楼,无一人受伤。医护人员把住院病人集中在医院背后的空地上,几名医护人员冒险跑回了住院楼里抱出几个床垫和被子,就这么铺在地上,供年高体虚的病重患者坐着休息。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伤者开始向医院涌来。据医务科科长周进松回忆,他从家里跑到医院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时医院门前已经有数十个伤者,有的是被人背过来,有的是用门板抬过来,有的是自己捂着伤口跑过来的。
    汶川特大地震的经历在这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病房里逃出来的病人自觉把空地让了出来,医生们从急诊科抢出纱布和绷带,大家分头替伤员进行清创、包扎。他们又再次冒险进入老门诊楼的仓库,抬出了几包药品,以及缝合针、缝合线和消毒用品。“我们必须用最快的时间救助最多的人。”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周进松告诉记者,自汶川特大地震后,医院就逐渐建立起一套应急救援体系,组织起以院领导为首,各科精兵骨干为成员的应急救援队伍。“这5年,医院每年都要开展几次应急演练,内容特别针对突发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等进行。”
    按照以往应急演练积累的经验,芦山地震发生后,现场医护人员自发有序地分成现场救治组、伤员转运组、后勤保障组。救治组及时进行组织抢救、清创包扎,转运组立即将危重、重病伤患送上救护车,向雅安、成都等地大医院转运。让一开始混乱的场面迅速变得有序、可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