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群众对我们更信任了”

2013-05-15 00:00

    光明日报 2013-05-15
    游红勇很忙,每天都有好几台手术等着他准确地讲,他这5年一直都很忙,没有空闲的机会。
    游红勇是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的院长助理、普外科主任。崇州市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县之一。
    5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刚下手术台。当时的普外科在一幢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楼里,楼房摇摇欲坠,强震一完游红勇赶紧将60多位病人转移到院子里。还未来得及喘气,地震伤员便陆续被送到医院。
    游红勇组织4名医生处置伤病员。首批伤员中有人已经昏迷,必须立即做手术。楼下设备不齐,怎么办?游红勇又冒着随时余震的危险,抬着病人冲上5楼手术室,在极度风险中抢救了40分钟,可惜病人伤势太重未获成功。其后,他又抓紧时间将设备搬到楼下,急诊科的外伤病人一下子超过了百人。
    从地震第三天开始,游红勇带队到崇州市受灾最严重的鸡冠山乡,救治因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运出的伤病群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安置的岁月里,游红勇时时出现在板房区、安置点,给群众以医疗保障。因为这些成绩,他被中国科协等单位表彰,也被崇州群众所熟知。
    灾后重建时,重庆市对口援建崇州市,人民医院获得异地重建机遇。尽管援建是“交钥匙”工程,崇州市人民医院不用太多“操心”,但游红勇还是不断帮助上下协调,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就医院的实用性、安全性进行磋商,提出建议。
    2010年9月,新的崇州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新医院兼备原来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功能,总投资3.8亿元,占地198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22张。
    令游红勇兴奋的是,新医院不仅环境好,而且各种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达到了三级甲等的标准。
    有了高标准配备的医院硬件,游红勇和同事们心情舒畅,干得很起劲。2011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帮扶模式托管了崇州市人民医院,在管理和技术上予以支持,还定期派专家到崇州指导。崇州市人民医院的中层干部、技术骨干也分批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轮训。游红勇说:“通过托管,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也就是这一年,崇州市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成为县级医院当中的佼佼者。
    游红勇说,震后这几年医院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医院门诊量从原来的每年20万人次上升到现在的60万人次,转诊转院人次减少50%以上,业务收入增长40%,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水平居成都市区市县前茅。游红勇说:“现在群众对我们更信任了!”
    在游红勇眼中,崇州市人民医院的变化是灾区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佐证。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142个汶川地震受灾县完工项目2298个,投入使用项目2297个。灾区已逐步形成以区域医疗卫生龙头为核心,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三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现在的游红勇比以前更忙了,普外科新近开展了8项新技术项目,每月普外科室150多台手术,他要承担近半数。
    这几年普外科补充了不少年轻人。游红勇说:“现在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培养年轻骨干。”科里的主治医师全部被安排到重庆进行轮训。
    游红勇希望把自己的团队打造好,为崇州市的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通过重建,我们的医疗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更希望将现有的条件应用到极致。”他希冀着实现城乡医疗均等化目标,建设成三级甲等医院,把崇州市人民医院打造成西部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