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及女性泌尿专业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主要疾病之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而成为社会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对女性盆底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各国已把妇女的健康指标作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关数据显示,已婚、已育的妇女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约30%-40%,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其中以四五十岁的病人最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但是由于羞怯、社会关注度低等原因,患者的就诊率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逐年加重,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早预防、早治疗,可以减轻或延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基于以上情况,我中心一直以来积极承担盆底健康知识宣传及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到底什么是盆底肌?盆底康复怎么做?

一、   认识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圈肌肉群犹如一张网兜,承托着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腹部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盆底肌的正常张力与位置都是为了使这些器官更加良好的运作,一旦它无力而下垂,腹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那么相应的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二、盆底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

1、器官脱垂

①子宫脱垂: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有阴道内肿物脱出及脱出物溃疡、出血伴腰酸、下坠等感觉。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发生糜烂、溃疡。患者白带增多,并有时呈脓样或带血。

②阴道前壁脱垂: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自觉下坠、腰酸、并有块状物从阴道脱出,实为膨出的阴道前壁。长久站立,激烈活动后或加腹压时块状物增大,下坠感更明显。若仅有阴道前壁合并膀胱膨出时,尿道膀胱后角变锐,常导致排尿困难而有尿潴留,甚至继发尿路感染。

③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分娩损伤是主要原因,轻者往往无症状,明显膨出者可有下坠感、腰酸及大便困难。老年女性盆底肌肉以及肛门内括约肌肌力弱、便秘、排便时用力均可导致或加重直肠膨出。

2、压力性尿失禁

在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快步行走或跳跃时,尿液不自主自尿道口流出,称之为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妇女的最常见问题。

这些女性“盆底病”虽然不致命,但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


盆底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

1、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凯格尔运动,通过有意识的自主收缩阴道、尿道口及肛门周围肌肉,锻炼加强肛提肌肌肉力量和紧张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控尿能力及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每次做缩紧动作至少3秒钟,连续进行15-30分钟的练习,每日进行2-3次,练习6-8周为一个疗程。该方法可以在家自行锻炼。

2、盆底康复器:利用康复器(阴道哑铃)的重力作用,刺激盆底肌进行收缩,从而达到锻炼盆底肌肉的目的。

3、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用特定的处方程序模拟生物电流,刺激和唤醒盆底部已经损伤的神经,并将测量到的阴道压力和收集的肌电信号转换成声音和图像,从而指导正确的锻炼方法。

4、子宫托治疗:子宫托适用于年龄大、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将子宫托卡于骨盆内支持组织上,从而托住下垂的子宫或阴道壁,改善脱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恶露未净、阴道出血、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植入心脏起搏器、合并盆腔脏器恶性肿瘤等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方法2~4。)

5、手术治疗:针对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可采用阴道前后壁网片骶骨固定术,将一枚补片置入盆底组织内部,替代残损的盆底组织,从而在患者体内拉起一张长久有效的“柔性支架”。治疗尿失禁一般在完成生育后进行,微创的有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目前我中心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悬吊+全盆底重建修补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机器人手术系统因高清放大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多关节机械臂可角度旋转的仿真手腕器械能实现解剖更精细、出血更少的目的,更易于解剖功能的复位,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截止目前我中心已开展各类机器人手术3000多例,为众多受盆底疾病困扰女性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中心王东主任为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首位全球注册达芬奇医生,亚洲“机器人大师”称号(泌尿专业西部唯一),国家卫健委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机器人学组副组长。盆底及女性泌尿专业组组长吕倩,完成全球注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参与机器人微创手术1200台次以上。在科室王东主任带领下,致力于前列腺癌微创及女性泌尿专业疾病的防治工作,希望服务更多患者。

盆底及女性泌尿专业组组长:吕倩(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