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省医的故事 作品征集

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2016-10-21 10:27规培医师 黄永丽

  在如今医患纠纷频发的医疗环境中,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呼吁,甚至说都在渴望更多“好医生”的诞生。那么,该怎样去定义“好医生”呢?有的患者觉得好医生应该有过硬的临床技术;有的患者认为好医生应该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有的患者则希望医生应该寻找解决疾病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每个患者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医生形象,就像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伴侣一样,不一定说得清楚,但是一旦遇到,就会知道这个医生就是那个Doctor.Right!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跟某位医生“投缘”。

  相对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接触病人较少,但医患摩擦也是频频发生,该怎样去减少这些摩擦,怎样给予病人更好更和谐的就医感受,怎样去做一个放射科的“好医生”呢?我大学毕业两年余,在放射科基地规培也即将步入第二个年头,参与蒋主任读片及为门诊病人进行影像会诊也将近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期间耳濡目染的一些谆谆教导、偶然事件,使我心中渐渐构建出一个放射科“好医生”的形象。蒋主任在我们眼中是一个威严而不失谦和、严谨而不古板、懂得一丝不苟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老师,当然最打动我的还是他对待病人的态度。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句话就是“要怀有一颗真正体谅病人的心”。医生常常抱怨病人“不理解”、“无理取闹”,但是回过头来细想一下,是否是自己缺乏足够的耐心,沟通不到位,态度不够好? 病人来医院看病,说明他正在被病痛折磨着,他是恐慌的、茫然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同时他也是充满希望的。他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托付于你,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就不能给病人更多的关怀和耐心呢?“人心都是肉长的,学会了换位思考才能以心换心。”蒋主任的这句话饱含了太多关怀。

  印象当中,记得有一个做胃肠造影的患者,在准备吞钡剂的时候突然发现当中混有玻璃渣,当即雷霆大怒,找到蒋主任不问清楚缘由,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整个过程当中,主任没说一句病人的不是,反复给病人赔礼道歉,渐渐安抚了病人的情绪。事后,经过调查,原来是实习同学在准备钡剂时不小心打碎了什么东西,才让玻璃渣掉进了钡剂里。我们都以为主任是不想把事闹大,才这样“委曲求全”,但是开会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蒋主任非常严肃的告诫大家,正是由于我们的疏忽、缺乏责任心才让病人差点吞进玻璃渣。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想,病人骂的没错,被怎么骂都是应该的。在读片的过程中,蒋主任不停的在给我们灌输“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我们从事的对象是人,人不同于动物,他有思维、有情感、有自尊心。“古董值钱,所以收藏家的身价涨了。人的生命价值越被重视,医生才会被重视,医生的地位才会提高,缓解医患矛盾,我们医生应该跨出第一步!”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启迪、一种引导、一种宽慰,对于刚刚步入医学领域、时常茫然的我们是太为重要。

  的确,医生的工作很苦、很累,工作之余还要不停的学习、考试,有时候也会被误解,得不到尊重,但是作为影像诊断医生,当你发现了疾病,也就相当于延长了了生命,帮助了一个人,渐渐的你会越来越有劲儿,越来越有成就感、使命感。平时读片时,蒋主任就时常告诫我们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你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就是你工作的底气,有了底气才不会慌张,才会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患者,才不至于态度失常,导致矛盾。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蒋主任讲解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是总是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就如肠梗阻形成的液气平,他以“水库”作为比喻,等等,时不时的还画图讲解。不仅仅是对于他的学生我们,对于来找他看片子的病人,也是极其耐心、幽默的讲解,病人常常是愁容满面的进来,笑意盈盈的出去,整个气氛常常让我忘了“医患矛盾”的存在。临床整体思维是蒋主任每天都在强调的,他说我们所从事的是“临床影像学”,而不单单是“影像描述学”,怎样结合临床做出尽可能全面正确的诊断,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比如说,一个申请单写着“重症肝炎”患者,来做胸片,我们就应该想到:肝功能受损,很有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那么我们就要着重考虑是否有肺水肿的表现,而不能简单的描述肺纹理增多、模糊。蒋主任的临床整体思维常常让我们打心底里佩服,这也是一个好医生必须要具备的。

  我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个老师,以及能在他所营造的如此和谐的就医环境中学习。正是这种言传身教,这种不停地鼓励、鞭策、启迪、劝导、告诫,我们才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地也要做一个受人尊敬也尊敬他人的“好医生”。最初的那份梦想不被浇灭,我们才会始终怀有希望,并满怀热忱的坚守岗位,鼓励更多有医学志向的青年加入我们的团队。诚如尊敬的蒋主任所说:在缓解医患关系中,我们医生要勇于跨出第一步,要将“换位思考、以心换心”这句话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要相信乱象是暂时的,社会是进步的,终归会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