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省医的故事 作品征集

就医之感

2016-10-21 10:31莫斯遥

  8月9日,怀着些许的惆怅与潜默的期许,拿着县医院的诊断报告我们来到了省医院的门诊部。

  外婆今年71岁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瘦弱朴实的外表下是一颗纯朴的不能更纯粹的心,典型的中国式老太太,一心为后代着想,半个月前剧烈的胃部疼痛让习惯隐忍的外婆也承受不住,无奈之下到当地的县医院就医,冷冰冰的结果摆在了我们面前,胃癌。提到一个癌字一切都变得很残酷,即使这是发生在一个70多岁的老人身上,终有一天要说再见,但却没想到那一天这么快就要来临。
  平时有点感冒发烧小病小痛的来省医院就诊,家门口的医院,专业放心,这次外婆遇上这种大病,当然更加首选省医院,来到门诊部为外婆接诊的是胃肠外科的杨洲医生,他看了看县医院的诊断报告,立马为外婆安排住院,上午门诊下午住院,求医的过程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接下来等待外婆的是一系列的常规检查,CT,胃部B超,胃镜,血常规……值得一提的是,省医院非常人性化的安排了专人护送病人去检查,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在照胃部B超时,女医师轻轻的叹息了下说初步诊断建议为胃ca,医者仁心,这不仅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大概也是医生们最不愿见到的结果吧,虽然与这位女医师可能只有一面之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的蹙眉,她的叹息,她的哀婉,这是拥有一种怎样慈悲的心灵,其实,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理性的力度,也要有感情的温度;不仅要有肝胆,更要有心肠。最后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出来了,虽然抱有一线希望是误诊,但冷冰冰的专业结果就摆在面前,接下来等待外婆的是手术。可又有很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外婆属于外地就医,如何报销?比例多少?手术的风险有多大?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能承受住这么大的手术吗?医院是一个最能体现人性的地方,杨洲医生说他为90多岁的老人做过手术,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们的顾虑,然后告知了我们如何报销,手术事宜,术后恢复,自费药品等等一系列的患者家属所急的问题,尽管在现代医疗极度专业化的大背景下,省医院的医生也将基于专业医疗知识所作出的判断翻译成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并没有居高临下的以一种专业的姿态对待患者非专业的一方,完美的避开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做医生,比缜密逻辑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比滔滔文辞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省医院的医生们总能铭记肩上的使命,尽到医生的本责。
  外婆住院期间的这么多天,每天不变的是医生早上八点查房送来的朝阳,是每晚五点医生送走最后一抹余晖的再次查房,省医院给我的感觉像一个大家庭,医生护士患者都是一家人,护士贴心的问候,医生专业的医术,不管是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还是初出茅庐专业素养丰厚的年轻医生,还是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甚至是和我年纪一般大的实习护士们,她们都为患者、患者家属诠释了责任的意义,学医的人每个人都要学字典那么厚的病理书,要记每种药物属性,医者仁心,正常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合理体制下的双向尊重与信任,希望大家都有基本的尊重,不要让医生们寒心了。
  至今,省医院以走过75载,现今社会比起社会治安、心理状况、教育水平,人们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风中雨中,省医院,都是就医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