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吃还是不吃?

2015-12-24 15:43营养科

“红肉”,通常是指我们常吃的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包括加工成的香肠、腊肉、火腿等肉制品。因为这些肉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因此老百姓通常称之为“红肉”。相反,鸟类(如鸡、鸭、鹅等)、鱼、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非哺乳动物的肉通常称为“白肉”。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食用红肉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建议少吃甚至不吃红肉,以素食为主,而另一些人认为红肉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和其它营养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应该多吃。两方的人员就此争论不休,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观点:

◆ 食用红肉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吗?

正方观点:

一些红肉富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导致体内胆固醇的升高。研究者chan等人发现,每天进食50克加工后的红肉,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1%,当摄入100克后对应风险增加29%,因而指出二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另一则针对50 多万美国老年人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 大量食用腌肉和红肉的人比少量食用的人寿命短。

国际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专家组在对上述科学研究进行系统评估之后, 于2 0 07 年得出红肉或腌肉可能会导致某些癌症发生。他们在报告中指出: 有可信的证据证明红肉、腌肉和直肠癌之间存在关联, 它们与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但不能完全排除。

反方观点:

红肉-癌症-死亡率的假说源自对它们联系的阐释,观察性的研究并不能证明因果性。癌症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很多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仅靠观察并不说明红肉就是导致癌症的因素。并且指出这类研究均依赖受试者回忆他们曾经吃过何种食物,并没有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因而无法精确印证食物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  少吃红肉或彻底放弃红肉,以白肉为主或完全素食的饮食建议科学吗?

正方观点:

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引起结肠癌、乳腺癌和心脏病,而白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预防这类疾病。因此平时可以鱼虾等水产品为主,减少红肉摄入。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avid R Jacobs等人发现摄入较多血红素铁似乎与食管癌和胃癌风险增加有关,摄入较多锌会降低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血红素铁可以产生损害细胞的化合物,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反方观点:

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目前缺铁性贫血仍然是很多地方的普遍问题,如果拒绝红肉的摄入,意味着拒绝铁这种矿物质的摄入,而人体对其它食物中的铁吸收并不理想,这样会更加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并且,红肉中还含有其它丰富的营养素,如牛肉含有的营养素非常丰富,85 克瘦牛肉提供的热量只有90大卡, 但能从中得到10 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仅仅因为饱和脂肪酸的危害而拒绝更多的营养素,再例如维生素B12,这种维生素仅在肉类中存在,如果完全素食,会引起摄入不足,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据美国《精神疗法与身心医学》杂志刊登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摄入红肉太少的女性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菲利斯·杰卡教授以1000多名女性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彻底放弃红肉,而以鸡、鱼等取而代之的女性,其健康状况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更好,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反而增加,因此研究认为,红肉其实对预防女性抑郁和焦虑有重要作用。


其实,世界上完美无害的食物是不存在的,每一种食物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能仅仅只看到这类食物的缺点就拒绝它。适当合理的摄入量非常关键,只要摄入量在健康合理的范围内,就不会增加对机体的损害。只要肉类消费量控制在每天70-100克以下,尽量不食用火腿、香肠、腊肉等加工肉制品,避免烧烤、煎炸等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炖等方法,并配合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主食类,饮食均衡,就既能保证每天人体营养需要,又能避免增加患疾病的风险。